高台独凉 第二章 生死契阔(1)
乌衣旧事 | 作者:荼蘼知夏 | 更新时间:2017-03-09 20:53:02
推荐阅读:
柴房不过在数丈之外,可皇帝脚伤后一直走动,此时右足愈发痛了。他颇是坚强,仍强撑着步行,并不吭声。那女孩从旁瞧着,倒也暗暗钦佩,并不催促他,两人走了好一会儿方到。只见柴房正在马厩爆空气里混杂着一股马粪的腥味,皇帝留神看去,见那马厩里栓了一匹极精神的白马,通体雪白,健劲有力,极是雄健。听见他们进来,那白马四蹄腾骧,打了个响鼻便要长嘶,那丑面女孩低喝了一声,“小白!”那白马好像有灵性一样,向他们瞥望了一眼,竟闷然不做声了。皇帝低声道,“这是你养的马?”女孩极是骄傲道,“这是我养的照夜玉狮子,它只听我的话。”她话音未落,极清亮的眼珠一转,目光落在柴房的大门上,忽然轻呼一声,“不好。”快步向柴房奔去。
只见柴房上赫然一把铜将军把门,她气道,“平日里柴房从来不锁,今日是怎么了。”皇帝本也觉得沮丧,此时见她懊恼,反倒宽慰道,“无妨的,我有办法出去。”他心里倒不慌乱,心想原本是悄没声息的溜出宫,不想惊动太多人便好。但眼下之计,也只有亮明身份才能出去了。他拿定主意,瞧那丑面女孩睁大眼睛目也不瞬的望着自己,便笑道,“姑娘,你帮我一个忙,我腿脚不便,你替我去找一个人来。”
那丑面女孩问道,“可是要找你那个随从?”皇帝摇,心想秦敬这小子也不知做甚么去了,他从腰间解下一个累丝错金的香囊,递给女孩道,“你将这个拿去给新安公主。”女孩接过香囊轻轻一捏,只觉里面是枚硬物,她不由上下打量皇帝,兀自不信,“你认识公主?”
“我曾经诗主的奴仆。”皇帝只得扯了个谎。
女孩恍然大悟,“哦,我听说宫里有一种小黄门,专门侍候皇帝公主这些贵人的,原来你就是。”皇帝想否认,忙道,“不,不……”那女孩却愈发确信了,她又打量了皇帝几眼,“人家都说黄门不能算男人,都不长胡子,你果然没有。”皇帝哑口无言,他今年刚满十二岁,声音尚未变粗,更谈何能有胡须?他不想和这丑面女孩进行这个话题,便道,“新安公主最是与人和善的,她见到这个自然会跟你来见我。”那女孩点点头,忽然问道,“你不怕我拿了你的东西跑了?”皇帝微一迟疑,却说道,“鲜卑人一诺千金,姑娘定是守信之人。”
那女孩笑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道,“你这个人很好,用我们鲜卑的话说,算是个耐则。”
“耐则是什么?”
“就是朋友。”
皇帝瞧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暗夜中,心中也安定了下来,想来大姊最是个仔细的人,见到她自己亲手做的香囊,定然不会惊动旁人。唉,要是娘知道也无非是数落几句,可就怕慈寿宫的褚太后知道了。褚太后是康帝的皇后,若是论着民间的称呼,自己只用称她一句大嫂,可她却辅佐过六朝天子,就连父亲在世的时候对褚太后也极是敬畏,从不敢以长辈自居,都对她执礼而待。如今她虽然双鬓斑白,已是花甲老太,但总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态度,一想到她的训诫,皇帝就忍不住头皮发麻,心中盼望着大姊新安公主赶紧来救他。
他正在胡思乱想,忽听前面传来了许多人的呼喝声,“不好了,不好了,老公爷过世了。”皇帝不由一呆,心中暗道,“南郡公死了?”虽然适才已见过桓温病容垂老的样子,但看起来还是很清醒的,怎么一会儿功夫竟然就死了,他脑海中紧张的思索起来。虽然他并没有意识到随之而来的危险是什么,可出于自幼在宫廷生长的,他本能的感觉到了几分不安和诡异。
“快点搜,一间屋子都不能放过。”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似乎很多人在到处奔赚皇帝隐约听到了适才董管事的声气,“今日必须抓到和驸马一起行刺国公爷的刺客。”眼见着那些仆役举着火把越来越近,皇帝赶忙四处寻看,却见到处都是一览无余,只有马厩里有一堆杂草堆得像小山一样,来不及细想,皇帝钻进那堆杂草中,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只见那群仆役四处搜查,到处翻找,那董管事此时屏气凝神的站在一个年轻人身侧,谄笑着对那年轻人道,“大公子,您往旁挪挪,这里污秽的很。”
被称作大公子的年轻人看上去相貌堂堂,他嫌马厩腥臭,只站在外面,捂着鼻子皱眉问道,“搜到没有。”董管事听了下人的回禀,恭敬道,“回大公子的话,没有找到。”皇帝恍然大悟,这大公子便是桓温的长孙桓平了。适才听他们说桓平不在府内,怎么这会儿竟又出现在这里?
桓平冷哼了一声,说道,“想来也不在这里,赚去公主那里瞧瞧。”董管事有些踟蹰,“公主那里怎么使得?”“怕什么,”桓平白他一眼,忽然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公主?嘿,还不知明日是不诗主了。”
皇帝不免勃然大怒,桓家的人好大的胆子,竟连公主也敢侮辱。到底姊弟连心,他见桓平他们要赚便悄悄从杂草堆中钻出来,跟在了这群仆役之后想去看个究竟,这一晚到处奔赚发衫尽是尘土,倒也与小厮无异,他混在人群中也没有被发觉。
桓家本就产业阔大,历三代经营,屋舍虽不及皇宫精美,但也绵延足有数百间之多。皇帝远远随着众人绕过数重院落,他一路上默记道路,只见进到了东首的一间院落中。这间院落极其华美,正中是三卷勾连单檐歇山的一间大屋,全用上好的楠木,雀替上雕云立凤,屋内红烛高烧,明亮阔敞,堪比宫内,颇是华贵。
那董管事大约是得了桓平的话,此时立在云台下,大声道,“公主殿下,老奴奉命搜查刺客,还望公主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