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生存 第二十一章 考试,奇迹的开始(1)
修武传 | 作者:没蹼的大鹅 | 更新时间:2017-04-28 07:13:16
推荐阅读:
政治这门课程自由发挥的东西较多,但是中心思想总是围绕着老师所讲的一些观点论述。虽然很不容易拿捏,但也算是有迹可循。
即使这样每次考试在80分以上的就算是高分了,整个学年平均下来,一个班差不多也就2,3个能拿到这个分数的,要知道整个高二学年整整1300名学生,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也并不过分。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一是政治课实在是乏味,二是每节课的要点确实不多,一眼就可看完。可到考试的时候大部分是用不到的。老师又总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总找些相关的政治故事来使得大家印象深刻些。可是看惯了金古黄小说大师著作的同学实在对这些老老年就存在的‘生动’例子,提不起兴趣。
学生没兴趣,老师就没动力,每天只是讲课印卷子,通过“做题”来帮助大家达到“记忆加深”的目的。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对这些全是绕口名词的政治教材,封寒却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其实每道题目,其实无非是让答题的人,判断对错,然后拿出相关“论据”也就是书中的一些知识点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相结合从而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
这里的第一步,判断谁对谁错,是最关键的。许多同学都在这上面翻了船,以至于后面即使写的密密麻麻,也不得分或是只得几分。
大多数同学接触的事情和社会情况都是很少很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只是根据道听途说,所以思想误区很大,导致拿不到高分。而在封寒看来,这些需要判断的是非题和结合自己思想的论述题,都不是什么有难度的题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不间断锻炼的结果,封寒的思虑非常的清晰坚毅,这些在普通同学眼中的难题,往往其一眼就能看穿其本质。
从而结合书中的知识点达到与最终答案相近似的答案。
第二天,一夜未睡加紧看书的封寒,在晨曦中第一缕阳光洒下之时,放下翻完最后一页的政治课本。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满足的微笑。这一夜不光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夜,也是感觉自己精神上蜕变的一夜。看着桌上薄薄的政治课本,心中叹道,政治思想用得好的话,是这世界上最犀利的武器之一啊。
很多以前并不明朗的事情,在看完政治书之后,也变得清晰起来。这不光是一本课本,也是一盏明辨是非判断人性的指路灯。
仰望天空柔和的阳光,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大喊一声,“考试。我来了。”
例行的锻炼之后,简单的在小吃部吃过早餐,一碗豆浆、一碗豆腐脑加上20根分量足足的金黄色油条。看得小吃部老板直咂舌,慨叹还是年轻好啊。但是他忘记了即使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封寒饭量一半大……
来到学校,走进分好的考场,这次考试全学年全部打乱随机分考场,最大限度限制了学生做弊的可能。封寒看了看周围陌生的同学,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的,考场里显得很静。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考试的工具,然后开始闭目养神等待开考。
考试预备铃响起,两个外班的课任老师拿着刚从校长室里领出还贴着封条的档案袋,让大家看了看,示意没有提前动过手脚。
然后就是发卷,写名字,浏览卷中要考的内容。考试铃一经响起,所有人便开始飞快的答了起来,语文试卷对其他正常的同学也许有一点难度,但是对于以前有过些微自闭的封寒来说,那段黑暗的时间里,自己全靠把感情倾注到文字当中来发泄开导自己。那是自己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所以他对于语文有种特殊的情感和联系,在加上平时的基础相当的扎实,所以临场发挥时,简直如有神助,洋洋洒洒的完成60分的作文之后(主科都是120分满分),看看时间才过去1个小时不到,这时正好有些人把能答的都答了之后,看清情况知道再等下去也不会有任何机会,正好到了最低的交卷时间,也就陆陆续续的开始交卷,封寒也顺势交了卷子。
老师嘱咐的做完之后再“检查”一遍,检查这个词语在封寒的字典中从来没出现过,这倒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对自己绝对的自信,不会因为五识不清或者马虎大意而造成一些错误的发生,如此试卷一遍足以。抢出来的时间封寒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要么到处对答案,要么就抛开一切潇洒畅快的疯玩,而是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温习下一门要考的课程,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2点半(第一科的考试时间是上午8点——10点,封寒抢出了一小时的宝贵时间),封寒一直沉浸在政治这个天地当中,一丝不苟的努力吸收,直到考场考试的预备铃打响,才合上书本,正襟危坐,开始考试。
写好姓名之后,通篇浏览,题目果然是意料之中的生僻。但是封寒还是从中找到了一个命题的切入点,那就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
找到自己解读出来的命题,再加上书中的知识点和老师考前所压选的内容,封寒在大脑中好好地整理了一下,便开始一字一句的仔细琢磨起来。
政治考题不同于别的学科对书本的依赖性很强,它是几乎完全游离于书本之外的一个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所以有些深度的东西,这些还在校园中无忧无虑心思单纯的学生是无法理解和表达的,这也是政治课的一大难点,在一个就是过于的文字僵硬化,语句之中必须带有一些关键的词句,如辩证法,马恩主义,唯物等等等等。
但是这种万金油的词句,几乎每一道题都是适用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上下两道题目所答的内容甚至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押宝似的答题(反正两道题目总有一个能得分吧,备不住两道题都得分呢),其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理想,要么得到寥寥无几的几分关键词语分,要么两道题一分不得。
所以也就造成了班级同学政治的总平均分才不过60.3分(副科都是100分制),勉强过及格线。就连80分也不是谁想得就能得到的。甚至出现过整个学年没有一个80分的情况。那次政治老师因为生气把讲台都拍裂了,整个右手巴掌通红通红的……
好不容易在响铃时答完了最后一道题目,封寒不由长出一口气,不由自主的抹了把额头渗出的汗珠。心有余悸的最后看了一眼被监考老师收上的卷子,大步流行的赶回家中……明天还有地理要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