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什么不给你多分配点
谁在剥削你 | 作者:邱庆剑 | 更新时间:2017-05-01 22:36:28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不给你多分配点
分多分少,本质上是市场经济说了算,不是老板说了算。
把员工作为慈善对象的老板,不可能是成功的老板。
曾经有朋友这样对我说:“老师,我同意你的观点,老板应该参与价值分配,但是,他们很可恶,不给我多分配点。如果他给我多分配点,我就不说他在剥削我了!”
这话很朴实,也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其实,分多分少的问题,我们在中学时代学的市场经济理论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不排除有吝啬的老板,该给员工的却不给,或者想方设法少给。但就整体情况来说,分多分少,并不是老板能够说了算的,而是市场经济说了算。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公式吧。
W=C+V+M
W为商品价值。
C为原辅材料成本和设备折旧等成本(专业术语叫“转移来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V为员工的人力成本(专业术语叫“劳动力自身价值”)。
M就是利润(专业术语叫“剩余价值”)。
先看C,这个是原辅材料成本和设备折旧等成本。无论我们买原辅材料,还是设备,都不可能给出太离谱的价格。
给得太高了,自己吃亏,持续地给得太高,企业成本增加,甚至亏本,一再亏下去就只得关门。所以,持续地给太高价格的“傻子”是不可能长久存在于市场经济当中的。给得太低了,供应商又不同意。因为供应商不是傻子。
再看V,它是劳动力成本。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有市场价值的。一个本科生工资大致多少,一个硕士生工资大致多少,都是有市场价格的,虽然企业不同,但也不会给得太离谱。给得太高了,企业成本增加,也可能亏本,一直亏到关门。给得太低了,员工必然跳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古都是如此。
C和V都按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合理的价格确定下来了,M自然也就按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合理价格确定下来了。因为W的数额,是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合理数额,你的产品,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卖得太高,也不可能卖得太低。W扣减C和V,就是M了。当某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是销售收入的10%时,高的企业不会高出太多,低的企业也不会低得太多,上下浮动100%有可能,即在0和20%之间,但高出1000%,就几乎不可能了。
因为管理不善,比如成本控制不力,C和V都超标了,或者产品质量不好,你的W达不到别人的W水平,别人同样的产品卖100元,你却只能卖60元,那么,你的M就低于别人的M,甚至你的M是负数,也就是亏损了。亏损的结果就是出局,因为亏本的生意没有人愿意一直干下去,也没有人能够一直干下去。
如果因为整个市场环境都不好,比如恶性竞争,资本过于集中等,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大家的M都成了负数,那么,很多老板就会离开这个行业。有人离开了,生产者少了,产出低了,供应减少了,在供求关系影响下,W就会回到正常水平,从而让坚守在这个行业中的老板的M成为正数。
如此看来,即使哪个老板想把V,即给员工的分配额抬高一些,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当高出正常水平后,他的M就会出现负数,他就要被市场淘汰。如图2-3所示,V为平均水平,V1低于平均水平,V2高于平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员工的薪水在V1和V2之间,偏离太远就属于不正常。
V1
V
V2
图2-3劳动力市场价格区间
有一位朋友在听了我的这些分析后,说出这么一句话:可恶的市场经济!他的意思是,老板不可恶了,可恶的是市场经济。事实上,市场经济不仅不可恶,相反,正是因为它的调节,这个社会才有了合理的货币分配,才有了生机与活力,才有了相对的公平分配。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就算是市场经济说了算吧,但为什么不可以做点慈善呢?看在朝夕相处的份上,多分点给我们,就当是捐赠吧。
很多企业都有过捐款的经历,比如“5.12”地震后,不少企业捐出大笔善款。我曾经碰到这样的员工,他们说公司动则捐款几百万元,为什么不给他们多发点工资。这断然是不可能的。给灾区捐款,那是另外一种社会价值的分配形式。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只能按照劳动贡献来分配,倘若把员工当作慈善对象给予捐款,那就打乱了公司的分配秩序,更破坏了激励机制。当然,对个别贫困员工捐款属于例外。
因为收入不够多,我们觉得在受到剥削,如今看来,收入不够多,并不是老板一个人的错。倘若员工和老板齐心协力,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让W尽可能高出市一般水平,那么就有条件将C、V、M三个值都提高一些。比如,别人的产品卖80元,你们的产品卖100元,你们就比别人多出20元,这20元就可以拿来分配。这又一次印证了:你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仅仅是为老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