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持之以恒
风起天元 | 作者:任之 | 更新时间:2017-03-14 02:42:20
推荐阅读:
“还是以树为题,为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也是为师亲身经历,一直不能忘怀。”
萧天元自是打起精神,把思绪从拔树的感悟之中,回到了现实里。
“为师年青的时候,在地里种下了两颗梨树的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每天我都给他们浇水、除草、施肥,几年下来,渐渐的他们开始成为了一棵梨树。
其中的一棵,估计是地理位置要好的多,每天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从地下吸收来的养料,被它储备起来,沐浴着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棵树干。可想而知,它也长得比另外一棵树要强壮许多。
而另一颗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施肥以后,就是生长地比较缓慢。当然,这是相较于另外一颗书而言的,其实经过自己的悉心照料,它还是长得比较茁壮葱茏。
五年以后,那棵长得强壮一些的梨树,开始开花结果。而且第一年,它的果实又大又甜,吃起来有着难以忘怀的果香。所以,为师对它的照料更加勤快了每日里都会来帮它除草施肥。
而另外一棵梨树,却是迟迟没有开花结果,为师曾经还想过,把它砍掉作为柴火。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只是从那以后,对它的照料,反而没有第一棵开花的树那样勤快了。只是偶尔施施肥除除草。确实有些,让它自生自灭的意味。
等到第八年的时候,那棵从来没有开花结果的梨树,终于开花结果了。等到梨成熟的时候,为师发现这棵树上的梨果的味道,却是要比先前的那一棵,要好吃的多。
而且这棵树上结出的梨,不仅很大很甜,而且很少有害虫。反观早两年开花结果的那棵树,结出的果子,却是一年比一年小,味道也一年不如一年,已经有些酸涩。同时,各种害虫也常常光顾它,使得它花开了满树,最后结果成熟的却是寥寥无几。
终于到第十年的时候,首先开花结果的那棵树,上面结的果子实在不能用来引用,我只好把它砍掉用来作为柴火。至于后来开花结果的那棵,知道现在,经过了几十年了,依旧还是在开花结果,其味道依旧那么香甜。”
说道这里,萧世泽也满腹的怀念,只是不清楚他在感慨那两颗梨树,还是在感慨着几十年前的青春。
萧天元也一直沉浸于思索之中,不过他也不等夫子发问,却是首先开口道:“弟子谢师尊的点拨,这天下为师的学问,弟子会继续贯彻下去的。”
“那么,你说说,这两棵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呢?”这却是孔尚礼开始发问道。
“那就恕弟子孟浪了,弟子觉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哦,那你且来说说。”听见自己学生的话语,萧世泽也从回忆里舒缓过来,他也想听听,自己这位弟子会说出怎样的道理出来。
“弟子以为,首先便在于借势而败,恃宠而骄。如果把这两棵树比作人的话,那么第一个人,便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和形式,借据了有利的形势,让他自以为有所凭仗,便心生了骄傲自满之心。
其次在于,二人对于成功惮度,对于成功的过程,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个注重眼前的繁华,一个侧重于长远的安定。一个张扬过甚,不懂得虚怀若谷。另外一个确实能够耐得住寂寞,任你欢喜悲苦,只管自身积累,打好基础,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锐气与心怀。
而无论是学习圣贤思想文章,还是修炼武道,都讲究一个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凭借着先天的优势,凭借着卓绝的资质,而不经过后天的努力,没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智,注定只能成为他人的附庸。”
看见自己的弟子,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而且还能说道重点,两位老人的脸上绽开了红艳的花朵。
虽然还可以从这个故事里,谈到更多的启发,也能有更多不同的理解。
但是自己的这位弟子,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自己的任知,或者说已经有了自己的道。这便是二位夫子,最为欣慰和自豪的地方。
“天元,你能有此感悟,也不枉这些年的教导,为师幸甚啊,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说完,两位老人带头,却是向书楼走去。
站在三楼上,萧世泽却是又开口说道:“天元,记得《圣人说》里面的一个寓言吧,讲得是修建三层房子的故事。”
“弟子记得,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这个故事,自己还笑那个地主愚昧不知呢,现在想来,却是有了另外一丝感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拿着三层的书楼来说吧,不把这第一层和第二层修好,又怎么可能有这第三层呢?
可笑的是,《圣人说》里面的那位地主,为了修建第三层房子,却是不要工人修建两层,直接从第三层动手。”
说到这里,萧天元也是放松的一笑,先前的种种压抑与沉思,在这笑容里消融于无形。
只是大多时候,人们都急于求成,光想着未来的美好,却是不注重基础,不注重把自己的脚步走稳走踏实。
却是不知,未来便是由今天积累而成。只要把今天过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今天走稳,未来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几百步的阶梯,一定要两三步就走完,想来这个世界,还没人能够做到。
“天元啊,这就是书本的魅力与价值。不要以为,为师让你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就是要你抛弃书本一味苦行。殊知这书本知识,也是书外知识的总结,多读一些圣人书,也是一条天下为师的重要途径。”
下课之前,萧天元依旧拿起小刀,在木板上刻了一刀。
只是这一次,一刀划下去,整个木板却是被洞穿了。
萧天元看着被自己刺穿的木板,突然有些愣神。
他突然明白,这一两个月的小刀刻木,原来只为了今天这一刻。
他终于明白,二位夫子的智慧,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深度。
诚心诚意地一礼:“谢谢师尊的教诲,弟子定当铭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就连这样厚的木板,经过这一两个月的刻划,也能成功洞穿。弟子当打好基础,持之以恒,相信也会有水滴石穿的那一天。”